close


  天山網訊(通訊員李江帆 劉媛媛報道)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十四團二連,一位特殊的母親,用自己竭盡所能的努力,悉心照顧著自己的兒子,十多年來,她教會了腦力殘疾的兒子基本的生活技能,還帶著兒子為連隊打掃衛生,看家護院,這位母親,名字叫宋甘妹,本身也是一位腦力殘疾患者。
  偶遇宋甘妹
  在第一師塔里木河南岸灌區,有個慣例,周邊的團場都會定期的舉辦流動市場,當地人把它叫做“巴扎”,今天我要講的故事,就是從它開始的。
  2013年10月份的一個星期六,正值十四團的巴扎天,在城鎮新建小區的一片空地上,擠滿了人,在一個拐彎處,一個人引起了我的註意,她手扶著一輛沒了前後擋泥板,沒了把手護膠的自行車,在焦急的尋找著什麼,在一陣緊張的張望後,忽然她的眼睛一亮,推著自行車搖搖晃晃的朝左側跑去,不久就追上了一個和她一樣衣著有些凌亂的小伙子,或許是職業敏感,哪一個眼神,讓我記憶深刻。
  後來在我陸續下連隊採訪的過程中,漸漸的瞭解到了關於這對母子的一些故事,也是到了後來,也才知道這位母親叫宋甘妹、兒子叫宋良奇,這是一對特殊的母子,母子兩個都有輕微的腦力殘疾。
  1996年,宋良奇上小學三年級,一次意外的高燒,讓原本聰明伶俐的他落下了病根,醫生告訴宋甘妹,兒子的大腦的發育可能要比正常人緩慢,那一刻,宋甘妹的精神受到了極大的刺激,這個沒爹的孩子命太苦了,那一陣子,宋甘妹總是會莫名其妙的遊蕩在連隊的路上,但忽然有一天,大家發現宋甘妹開始帶著兒子開始掃馬路了,或許她在想應該教會兒子一些基本的生活技巧,慢慢的,宋良奇學會了蒸米飯和煮麵條。
  “他什麼都不會,只有跟著我才放心,起碼有飯吃。”一次在連隊路上的偶遇,宋甘妹咯吱窩夾著一把大掃把,一手拉著宋良奇告訴記者。
  那條掃了十年的路
  於是,在這風沙未起,楊柳未發出嫩芽的初春,來到了二連,去看看這對特殊的母子,當我騎著摩托車拐進二連通連路的時候,遠遠的望見兩個人在遠處晃動,此時,宋甘妹母子倆正在打掃著連隊的衛生,連隊的其他人告訴記者,這條路一直是這對母子在掃,這幾年,每天這對母子都會雷打不動的堅持掃著這條路,這是我到過所有通連公路中最乾凈的。
  “這路上有這麼多石子,不掃乾凈了,人騎車摔倒了怎麼辦。”和我聊天的時候,宋甘妹一直沒停下手裡的活,於是我們兩個就在一陣塵土飛揚中行走著,看到連隊垃圾堆中的垃圾溢出來了,她又回頭去把溢出來的垃圾掃進垃圾池中。
  二連指導員李菊紅告訴記者,每年開年的時候,連隊總會在支出上開出一筆錢去購買大掃把,每隔一段時間,宋甘妹母子都會到連隊來領掃帚,“她們乾的太認真,這條2公里的路,每周他們都要掃上幾個來回。”仔細走在這條路上,記者驚奇的發現,在這對母子的精心照料下,這條路成了十四團十個連隊中最乾凈的一條通連路。
  堅強母親贏得大家尊敬
  1999年前後,當時的二連黨支部為瞭解決好這對母子的生活,讓宋甘妹母子幫忙查看連隊的治安,並打掃一下連隊的衛生,在連隊黨支部的努力下,宋甘妹順利的辦理的病退,兒子宋良奇也辦理了基本低爆每到節假日,連隊都會把慰問品送到這對母子的手裡,連隊里的鄰裡也會隔三差五的送來一些蔬菜。
  “他們特別懂得感恩,哪家的門沒鎖好,哪家的孩子跑到水渠邊玩水了,他們不管誰看到了都會去說一說”十四團團二連指導員李菊紅和記者談起這對母子時說道。
  就在記者採訪二連幹部業務時,兒子宋良奇興衝衝的來到連隊辦公室,憨厚的向指導員“申請”給老人們送報紙的任務,一句接一句的“我媽媽說”逗樂了在場的我們。
  就在採訪快要結束的時候,在連隊辦公室里一起辦公的連隊幹部業務們告訴記者,3月13號是宋良奇的生日,大家準備給他買個蛋糕,給他過27歲的生日,坐在一旁的宋良奇樂呵呵的笑著。
  當大家問起過生日的第一塊蛋糕給誰時,宋良奇憨厚的撓著後腦勺說:“給我媽媽”,然後一溜煙的出了連隊辦公室。  (原標題:宋甘妹:悉心照顧智力殘疾兒子二十載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l14elkih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